搜索
首页 作者

《呈刘秋圃》

十年江上理丝化,此日桐城喜见君。
造化由来穷我辈,俗儒安得与斯文。
人间腥腐荃俱化,圃化宽间菊自芬。
万里秋天愁不尽,取将风月与谁分。
作品赏析
这首诗的题目是《喜见君至》,作者在江上漂泊十年后,终于在桐城见到了君,内心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诗中描绘了造化对文人墨客的磨砺,以及文人墨客在俗儒面前的独立地位。诗人对人间世事的腐朽表示了愤慨,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却也流露出来。最后,诗人表达了对君的思念之情,以及在万里秋天的愁绪中,希望能与君共享风月。 首联“十年江上理丝化,此日桐城喜见君”,诗人用“理丝化”这一生动的比喻,描述了自己在江上漂泊的十年生活。这十年中,他可能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,但最终他能在桐城见到君,内心的喜悦之情可想而知。这一比喻也表达了诗人对君的期待和感激之情。 颔联“造化由来穷我辈,俗儒安得与斯文”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,以及对俗儒的蔑视。诗人认为,像他这样的文人墨客,应该得到自然的磨砺和文化的熏陶。而那些俗儒,却无法理解这种文化,也无法与文人墨客共享这种文化。 颈联“人间腥腐荃俱化,圃化宽间菊自芬”,诗人用“人间腥腐”和“圃化宽间”两个意象,表达了对人间世事的厌倦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。同时,“菊自芬”也暗示了诗人对独立人格和自由的追求。 尾联“万里秋天愁不尽,取将风月与谁分”,诗人用“愁不尽”表达了自己在万里秋天的愁绪,但同时也表达了希望能与君共享风月的愿望。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对君的思念之情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漂泊十年后见到君的喜悦之情,以及对自然和文化、独立人格和自由的热爱和追求。同时,也表达了对人间世事的厌倦和对君的思念之情。整首诗情感真挚,意象生动,语言优美,是一首优秀的诗篇。
创作背景
《呈刘秋圃》是宋代诗人丘葵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。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作者与友人刘秋圃的交往中,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。 诗的前两句“人生到处知何似,应似飞鸿踏雪泥。”以飞鸿踏雪泥为喻,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艰辛。这里的“飞鸿”象征着那些不畏艰难、勇往直前的人,而“雪泥”则暗示着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。通过这一比喻,诗人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视。 接下来的两句“泥上偶然留指爪,鸿飞那复计东西。”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法预测。在这里,“指爪”象征着人们在人生道路上留下的足迹,而“鸿飞”则暗示着人生的不确定性。诗人通过这一比喻,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友情的珍惜。 最后两句“老僧已死成新塔,坏壁无由见旧题。”则以老僧和新塔为象征,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。这里的“老僧”象征着过去的岁月,而“新塔”则暗示着未来的希望。诗人通过这一比喻,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。 总的来说,《呈刘秋圃》这首诗通过对飞鸿踏雪泥、指爪、老僧和新塔等意象的运用,生动地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法预测,同时也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。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诗句和深刻的内涵,成为了宋词中的佳作。
相关诗词
  • 1
    [唐]
    汉文皇帝有高台,此日登临曙色开。
    三晋云山皆北向,二陵风雨自东来。
    关门令尹谁能识,河上仙翁去不回。
    且欲近寻彭泽宰,陶然共醉菊花杯。
  • 2
    [宋]
    斯文海内声名阔,犹是乾淳一脉馀。
    须信昌黎曾得谤,可怜太史未成书。
    碧鸡有地吟诗老,金马无心待诏初。
    甚欲见君三十载,春风今日侍巾车。
  • 3
    [宋]
    履道坊南竹径修,绿杨绿里水分流。
    众贤买得澄心景,独我居为养老秋。
    若比陈门成已僭,苟陪颜巷亦堪忧。
    无端风雨虽狂暴,不信能凌沈隐侯。
本诗词核心关键词
推荐购买
名句 | 成语大全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