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
补陀岩中大慈圣,沧浪石上观生死。 南州麽圣师子王,感梦白衣施无畏。 梦回洒笔具光相,照镜还与我面同。 当时若会照镜句,放下江南作闲客。  | 
|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禅诗,表达了对补陀岩中大慈圣的敬仰和对禅的领悟。 首联“补陀岩中大慈圣,沧浪石上观生死。”描绘了诗人对补陀岩中大慈圣的敬仰之情,以及在沧浪石上对生死问题的思考。大慈圣是佛教中的一位圣者,补陀岩是她的修行之地,诗人在此感受到了她的伟大和慈悲。而沧浪石则是诗人静坐思考的地方,他在此观察生死,思考生命的本质和意义。 颔联“南州麽圣师子王,感梦白衣施无畏。”描述了南州麽圣的威严和慈悲,以及她感梦白衣施无畏的情景。这表达了诗人对麽圣的敬仰和感激之情,也表达了他对禅的领悟和体验。 颈联“梦回洒笔具光相,照镜还与我面同。”描绘了梦醒后诗人看到自己的光相,如同照镜子的情景。这表达了诗人对禅的领悟和体验,也表达了他对自己内心的认识和理解。 尾联“当时若会照镜句,放下江南作闲客。”是诗人的自我反思和领悟。如果当时能够领悟到照镜子的含义,放下一切烦恼和牵挂,就可以成为江南的一个闲客。这表达了诗人对禅的领悟和追求,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的领悟和体验,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。通过描绘补陀岩中大慈圣、南州麽圣、梦醒后的光相、以及放下一切烦恼和牵挂成为闲客等情景,诗人表达了对禅的敬仰和对生活的热爱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