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读音:jiāo zhù
繁体字:膠柱 意思:(胶柱,胶柱) 胶住瑟上的弦柱,以致不能调节音的高低。比喻固执拘泥,不知变通。 ▶三国·魏·邯郸淳《笑林》:“齐人就赵人学瑟,因之先调,胶柱而归,三年不成一曲。” ▶唐·李绅《拜三川守》诗:“改张琴瑟移胶柱,止息笙篁辨鲁鱼。” ▶明·张居正《答蓟镇巡抚刘百川书》:“蓟·永事势,与他镇不同,若俟贼已见形,而后调兵支粮,则无及矣。事有权宜,不宜胶柱,惟公裁之 解释:1.胶住瑟上的弦柱﹐以致不能调节音的高低。比喻固执拘泥﹐不知变通。
造句:暂无
首字母缩写:jz
【拼音】jiāozhù
【胶柱开头的诗词】
《述言》
胶柱难鼓瑟,甚者当解弦。 造车不合辙,出门行莫前。 弦更紊古调,车徒反旧辕。 姚虞世既远,雅奏不复宣。 姬公指南作,矩度谁能传。 ¤
【包含胶柱的诗词】
《上吴履斋》
来则非邪抑是邪,缘堤何必更行沙。 瑟当调处难胶柱,棋到危时见作家。 公论有谁能着脚,事机至此转聱牙。 不如叠嶂双溪下,行对青山坐看花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