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读音:jiǎo shé
繁体字:撟舌 意思:(挢舌,挢舌) 舌翘起不能出声。形容畏葸难言或惊讶的样子。语出《史记•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舌挢然而不下。” ▶《新唐书•吴凑传》:“挢舌阿旨固善,有如穷民上诉,叵云罪何?”清·金农《怀人绝句》之二:“观者围场顿挢舌,硬弓力挽癫如雷。” ▶清·黄遵宪《游箱根》诗:“峭壁俯绝壑,旁睨每挢舌。” 解释:1.舌翘起不能出声。形容畏葸难言或惊讶的样子。语出《史记.扁鹊仓公列传》"舌挢然而不下。"
造句:某观察听了,不觉张嘴挢舌。挢舌不敢下,悼心先汗颜。望见者,皆凝睇挢舌,以为神仙中人。首劾安徽省主席陈调元,闻者多为挢舌
首字母缩写:js
【拼音】jiǎoshé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