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音: 繁体字:京察 意思:明·清定期考核京官的制度。 解释:1.明清定期考核京官的制度。明代每六年举行一次。清代吏部设考功清吏司,改为三年考核一次,在京的称"京察",在外地的称"大计"。 详细释义:旧时定期考核京城官吏的制度。如明代每六年考核一次,清代则三年一次。明史?卷七十一?选举志三:『考察之法,京官六年,以巳、亥之岁,四品以上自陈以取上裁,五品以下分别致仕、降调、闲住为民者有差,具册奏请,谓之京察。』 造句:截取京察,并当外任,仍留部。进吏部考功司员外郎,佐京察。会京察,以奉使公明,予议叙。截取京察当外用,予升衔留任。 首字母缩写:jc 【包含京察的诗词】
《京察后小述》
邑子久崖柴,长者亦摇簸。 含沙吹几度,鬼弹落一个。 大有拊心叹,不浅知音和。 参差反舌流,倏忽箕星过。 幸免青蝇吊,厌听迁莺贺。 贱子亦如人,壮心委豪惰。 文章好惊俗,曲度自教作。 贪看绣夹舞,贯沓花枝卧。 对人时欠伸,说事偶涕唾。 眠睡忽起笑,宴集常背坐。 敢有轻薄情,祇缘迂僻过。 一命淹陵署,六岁逢都课。 浮噪今已免,不谨前当坐。 有口视三缄,无心嗔八座。 骨相会偏奇,生辰或孤破。 吾心少曲折,古人多顿挫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