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词典大全

刻楮

读音:kè chǔ

繁体字:刻楮

意思:语本《韩非子•喻老》:“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,三年而成。丰杀茎柯,毫芒繁泽,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。”象,指象牙。后因以喻技艺工巧或治学刻苦。
  ▶唐·黄滔《刑部郑郎中启》之一:“比者伏蒙曲念虚芜,荣流咳唾,诲以磨铅未至,刻楮非工。”
  ▶宋·陆游《别曾学士》诗:“画石或十日,刻楮有三年。”
  ▶明·瞿佑《归田诗话•鼓吹续音》:“仍自为八句题其后云:……半生莫售穿

解释:1.语本《韩非子.喻老》"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,三年而成。丰杀茎柯,毫芒繁泽,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。"象,指象牙◇因以喻技艺工巧或治学刻苦。

造句:或谓刻楮者,一叶尚难速。巡按使屈映光为翕和公司题词:工精刻楮。《别曾学士》诗:“画石或十日,刻楮有三年。彼沾沾焉刻楮

首字母缩写:kc

【拼音】chǔ

【包含刻楮的诗词】
《次韵谢王使君见赠二首》
功成刻楮谩三年,技拙空惭不可传。
晚事韩门称弟子,终期幕府颂燕然。
相看霜干寒犹在,未许兰膏明自煎。
祭灶乞邻端有志,只愁多指费囷廛。
上一篇
刻俭
下一篇
刻线
推荐购买
名句 | 成语大全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