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读音:kǒng sǒng
繁体字:恐悚 意思:亦作“恐竦”。 惶遽不安。 ▶唐·赵璘《因话录•商下》:“吾向见长官白事卑敬,不觉恐悚。” ▶唐·温庭筠《病中书怀呈友人》诗:“兕觥增恐竦,杯水失锱铢。” ▶宋·张齐贤《洛阳搢绅旧闻记•白万州遇剑客》:“廷让闻之,若芒刺满身,恐悚而退。” 解释:1.亦作"恐竦"。
2.惶遽不安。
造句:四,振动,谓恐悚迫蹙而下手。”?恐悚不能前,行余独拜殿下。”弘宣有恐悚状,曰:“是某顷年所临小王帖。专权信谗,擅杀鼎臣,致使人人
首字母缩写:ks
【拼音】kǒngsǒng
【包含恐悚的诗词】
《缘识》
一茎枯竹作鱼竿,岂畏蛟螭坐钓滩。 若获得鱼舡许大,应想恐悚不心安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