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读音:kuáng shì
繁体字:狂士 英语:self-conceited scholar; an idiosyncratic gentleman; a bohemian scholar 意思: 1.指志向高远,勇于进取之士。 ▶《孟子•尽心下》:“孔子在陈,何思鲁之狂士?”孙奭疏:“琴张、曾晰、牧皮三者皆学于孔子,进取于道而躐等者也,是谓古之狂者也。” ▶清·孙枝蔚《清明日阎再彭携歌童泛舟城北》诗之八:“曾点称狂士,固宜圣所与。”参见“狂者”。 2.泛指狂放之士。 ▶宋·苏轼《李太白碑阴记》:“李太白,狂士也。” 解释:1.指志向高远,勇于进取之士。
2.泛指狂放之士。 详细释义:狂放不羁的人。孟子?尽心下:『孔子在陈,何思鲁之狂士?』三国演义?第五十七回:『鲁肃曰:「主公何不用庞士元?」权曰:「狂士也,用之何益?」』
造句:明中后期狂士的社会交往生活与江南士林风气
首字母缩写:ks
【拼音】kuángshì
【包含狂士的诗词】
《九日登屏山》
有约携壶九日游,扶筇选胜豁双眸。 天空晴送群峰翠,野旷寒生落木愁。 浊酒故饶狂士态,黄花羞插老人头。 凭高不管风吹帽,坐破屏山一色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