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读音:lěi cí
繁体字:誄辭 意思:(诔辞,诔辞) 亦作“诔词”。 即诔文。 ▶明·郎瑛《七修类稿•诗文一•各文之始》:“诔辞、哀辞、祭文,亦一类也,皆生者悼惜死者之情,随作者起义而已。” ▶清·王应奎《柳南随笔》卷四:“诔词所云‘云俱、几道,白骨同归’者,谓豫瞻致命,二子皆从死也。” ▶清·郑燮《輓老师鄂太傅》诗之四:“人间五福于今备,合演《洪畴》作诔辞。” ▶《文 解释:1.亦作"诔词"。
2.即诔文。 详细释义:志哀文字。初为表扬死者德行,以定谥号,后发展为无谥号的志哀文字。大多叙世业,以四言为句。
造句:暂无
首字母缩写:lc
【拼音】lěicí
【包含诔辞的诗词】
《题刘荆山母墓》
绿草监参白露晣,老樵能记虎眠时。 石函深贮悬钟谶,翠壁新刊断织碑。 陇势三分松桧色,泉声千古蓼莪悲。 珪郎向堂友,留宿云庵撰诔辞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