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读音:liǎn sè
繁体字:斂色 意思:(敛色,敛色)
1.谓光色消失。 ▶南朝·宋·谢灵运《江妃赋》:“于时升月隐山,落日映屿,收霞敛色,回飙拂渚,每驰情于晨暮,矧良遇之莫叙。” 2.敛容正色。 ▶南朝·梁元帝《古意》诗:“樽中石榴酒,机上葡萄纹。停梭还敛色,何时劝使君。” ▶宋·周密《齐东野语•避讳》:“殷梦敛色端笏曰:‘某见进表,让此官矣。’” 解释:1.谓光色消失。
2.敛容正色。
造句:《游仙窟》:“十娘敛色却行。月高山敛色,秋老水收腥。漏移光渐洁,云敛色偏浮。停梭还敛色,何时劝使君。于时
首字母缩写:ls
【拼音】liǎnsè
【包含敛色的诗词】
《璧池望秋月》
凉夜窥清沼,池空水月秋。 满轮沉玉镜,半魄落银钩。 蟾影摇轻浪,菱花渡浅流。 漏移光渐洁,云敛色偏浮。 似璧悲三献,疑珠怯再投。 能持千里意,来照楚乡愁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