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音:mín zéi
繁体字:民賊
英语:traitor to the people
意思:(民贼,民贼)残害人民的人。 ▶《孟子•告子下》:“今之所谓良臣,古之所谓民贼也。” ▶明·孙仁孺《东郭记•绵驹》:“知其罪者复何人,今之民贼真堪骂。” ▶清·唐甄《潜书•省官》:“官多,则禄不得不薄;禄薄,则侵上而虐下,为盗臣,为民贼。” ▶朱锡梁《白门怀古》诗:“塔毁留铁镬,庞大无所用。用之烹民贼,可救万万众。”徐迟《地质之光》:“李四
近义词: 国贼、卖国贼、国蠹、奸贼、贼子
解释:1.残害人民的人。
详细释义:祸害国家,为害百姓的人。孟子?告子下:『我能为君辟土地,充府库,今之所谓良臣,古之所谓民贼也。』[似]民蠹?国贼
造句:以坚毅不挠之精神,与民贼相搏。某血性男子,乃肯戴民贼以取亡?谨率三军,扫除民贼”(21)。豫皖苏边歼日寇,徐淮苏皖驱民贼
首字母缩写:mz
【拼音】mínzéi
1、孟子把商纣王称做独夫民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