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读音:míng shí
繁体字:鳴石 意思:(鸣石,鸣石)
1.撞击后能传声甚远的石头。可作砧石、磬石。 ▶《山海经•中山经》:“﹝长石之山﹞其西有谷焉,名曰共谷,多竹,共水出焉,西南流注于洛,其中多鸣石。” ▶郭璞注:“晋·永康元年,襄阳郡上鸣石,似玉,色青,撞之声闻七八里,即此类也。” ▶袁珂校注:“鸣石,盖磬石之类。 ▶郭说襄阳郡上鸣石,见《晋书•五行志》。” 解释:1.撞击后能传声甚远的石头。可作砧石﹑磬石。
2.使山石发出鸣声。
造句:时方播越,鸣石独正色立朝。山泉鸣石涧,地籁响岩风。宫徵谐鸣石,光辉掩烛银。雨溜新苔鸣石鼓,云封古鼎埋金丹。
首字母缩写:ms
【拼音】míngshí
【包含鸣石的诗词】
《入郴江诗》
仗节遵严会。 扬舲泝急流。 征涂非白马。 水势类黄牛。 跳波鸣石碛。 溅沫拥沙洲。 岸回槎倒转。 滩长船却浮。 缘崖频断挽。 挂壁屡移钩。 还忆青丝骑。 东方来上头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