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读音: 繁体字:頗辭 意思:(颇辞,颇辞) 解释:1.不正之辞,邪说。 造句:碑文后署“上元二年(761年)秋八月撰,大历六年(771年)夏六月刻”,从撰文到刻碑,过去了整整十年光阴,只是这时的元结似乎不再像当年那样激动了,刻碑前夕所增的颂文末尾六句稍显勉强,“末篇三章颇辞费,笔力未能复铿锵”。清李慈铭《越缦堂读书记?史记志疑》:“最谬者辨禹无葬会稽事一条,尽翻《国语》、《管子》、《墨子》、《吴越春秋 首字母缩写:pc 【包含颇辞的诗词】
《浯溪中兴颂碑》
蜀日既衰洛日亡,前星灵武腾光芒。 元功百战两京复,万里阿瞒归故乡。 干戈纷纷遍四海,浯碑已立湘江旁。 太师艰难喜粗定,作此大字龙鸾翔。 纸摹缣搨四百载,家家传宝逾琳琅。 唐文中世未变古,燕许偶俪为班扬。 次山之文可也简,此颂未追周鲁商。 禄山滔天等穷浇,春秋之法诛无将。 骋兵二字斥边将,此语岂足惩奸强。 末篇三章颇辞费,笔力不复能铿锵。 磨崖勒铭亦何有,反复自赞乃尔详。 向来各人过许与,举世附和无雌黄。 淮西仆碑无墨客,惜哉不得逢锺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