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读音:qǐn jí
繁体字:寢疾 意思:(寝疾,寝疾) 亦作“寑疾”。 卧病。 ▶《左传•昭公七年》:“寡君寝疾,于今三月矣。” ▶《后汉书•董卓传》:“及灵帝寑疾,玺书拜卓为并州牧。” ▶《醒世恒言•隋炀帝逸游召谴》:“文帝寝疾于仁寿宫,夫人与太子广同侍疾。” ▶清·曾国藩《唐确慎公墓志铭》:“时总督陶文毅公·澍寝疾,公代行使院政事。” 解释:1.亦作"寑疾"。
2.卧病。 详细释义:寝,病卧。寝疾,生病,多指重病。礼记?檀弓上:『盖寝疾,七日而没。』醒世恒言?卷二十四?隋炀帝逸游召谴:『文帝寝疾于仁寿宫,夫人与太子广同侍疾。』
造句:宪宗寝疾,宦竖或妄议废立者。予殆将死也’盖寝疾七日而没。帝已寝疾,兵事未已,竟不行。是岁,高祖行幸云阳,遂寝疾。
首字母缩写:qj
【拼音】qǐnjí
【包含寝疾的诗词】
《哭悼朝贤》
前昨回私第,旋闻寝疾终。 四邻方响绝,二月牡丹空。 冢已迁名境,碑仍待至公。 只应遗爱理,长在楚南风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