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读音:sī biàn
繁体字:思辨 英语:analyze mentally; make intellectual enquiries 意思: 1.亦作“思辩”。思考辨析。语本《礼记•中庸》: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” ▶明·王守仁《传习录》卷上:“若只是温凊之节,奉养之宜,可一日二日讲之而尽,用得甚学问思辩?”清·王夫之《姜斋诗话•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二八》:“故必极学问思辨之力……然后可以治天下国家。” 2.哲学名词。即纯粹思考。对经验的思考而言。 详细释义:1.思考辨析。如:『他聪明灵敏,思辨能力很强。』 2.纯粹的思维。即不依实际经验作思考,而从事于形式、范畴、关系的掌握与推究。 3.不以外界事物为思考的对象,而以心为对象。
造句:普通庄稼汉,虽被看作愚蠢无智的典型,却几乎都有此种判断力与思辨力。若干研究人云亦云,缺乏必要的争鸣和思辨。论西方政治哲学的思辨传统
首字母缩写:sb
【拼音】sībiàn
【包含思辨的诗词】
《拟感兴二首》
吾心本虚直,万象同一流。 坐遭云沙矇,次序失九畴。 習空徒妄想,致察在勤修。 学问日以广,思辨日以周。 行行重行行,马迹遍九州。 始知亿万叶,一干本同抽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