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读音: 繁体字:三餘 意思:(三余,三余) 解释:1.《三国志.魏志.王肃传》"明帝时大司农弘农﹑董遇等,亦历注经传,颇传于世"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《魏略》"遇言'﹝读书﹞当以三余。'或问三余之意。遇言'冬者岁之余,夜者日之余,阴雨者时之余也'。"后以"三余"泛指空闲时间。 2.指余干﹑余姚﹑余杭三县。 详细释义:原为三国魏董遇教导学生充分用来读书的三个余暇时间:冬?夜?阴。典出三国志?卷十三?魏书?王朗传?裴松之?注引魏略。后泛指闲暇时间。晋?陶渊明?感士不遇赋?序:『昔董仲舒作士不遇赋,司马子长又为之。余尝以三余之日,讲习之暇,读其文。』 造句:尚着有《三余斋备急秘方》1册。”董遇说:“应当用‘三余’。书斋号剑评堂、三余书斋等。(3)三余之日:指闲暇之时。 首字母缩写:sy 【用三余造句】
1、 志学之岁,驰百金而循经方,耄及之年,竞三余而勤药铒。 【包含三余的诗词】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