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音:shé sè
繁体字:折色
英语:ZheSe
意思: 1.旧时谓所徵田粮折价徵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。亦用以称俸禄折发钱钞。 ▶《宋史•食货志上三》:“有司言其地沃民勤,颇多积谷,请每岁和市,随常赋输送,其直多折色给之。” ▶《明史•食货志二》:“十七年,云南以金、银、贝、布、漆、丹砂、水银代秋租。于是谓米麦为本色,而诸折纳税粮者,谓之折色。” ▶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九十回:“若有为民的官,将这样的灾伤申报上去
解释:1.旧时谓所征田粮折价征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。亦用以称俸禄折发钱钞。 2.指银子的成色。亦以指银子成色不足。
详细释义:1.租税折算金钱。明史?卷七十八?食货志二:『十七年,云南以金、银、贝、布、漆、丹砂、水银代秋租。于是谓米麦为本色,而诸折纳税粮者,谓之折色。』或作『折征』。2.银子的成色。警世通言?卷三十一?赵春儿重旺曹家庄:『折色短少,不能足数。』
造句:奏请申禁改漕折色,以清弊端。飞行时具有明显的折色翼带。奏除漕务中饱之弊,请改徵折色。两浙上纳本色,长芦、山东折色。
首字母缩写:zs
【拼音】shés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