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读音: 繁体字:折券 意思:谓毁弃债券,不再索取。 解释:1.谓毁弃债券,不再索取。《汉书.高帝纪上》"﹝高祖﹞常从王媪﹑武负贳酒……岁竟﹐此两家常折券弃责。"颜师古注"以简牍为契券﹐既不征索﹐故折毁之﹐弃其所负。"唐李肇《唐国史补》卷中"宋清卖药于长安西市……贫士请药﹐常多折券。"宋郭彖《睽车志》卷一"﹝林灵素﹞尝从旗亭贳酒﹐久不归直。其人督之﹐灵素计窘﹐即举手自扪其面……其人惊怖﹐竟为折券。"后亦以"折券"指沽酒。 详细释义:毁掉债券,不再索偿,或毁掉契约,不再受拘束限制。史记.卷八.高祖本纪:『岁竟,此两家常折券弃责。』唐?蒋防.霍小玉传:『长安有媒鲍十一娘者,故薛驸马家青衣也;折券从良,十余年矣。』 造句:其官属负官钱,私其妻与折券。阳光大楼附近还有派发打折券的。电子打折券是商家出让利给消费者。〔折券弃责〕毁掉欠据,免 首字母缩写:zq 【包含折券的诗词】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