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读音:shí zhèng
繁体字:時政 英语:political situation of the time 意思:(时政,时政)
1.犹时令。按岁时节令制定的有关农事的政令。 ▶《左传•文公六年》:“不告闰朔,弃时政也,何以为民?” ▶《汉书•成帝纪》:“今公卿大夫或不信阴阳,薄而小之,所奏请多违时政。” ▶颜师古注引李奇曰:“时政,月令也。” 2.当时的政治措施。 ▶《后汉书•班超梁慬传论》:“时政平则文德用,而武略之 详细释义:1.因时施政的原则。左传?文公六年:『不告闰朔,弃时政也。』 2.当时的政令。后汉书?卷四十七?班超等传?论曰:『时政平则文德用,而武略之士无所奋其力能。』
造句:战时政府做一些事是因其有利。如有缔约国欲退出本公约,应以书面通知比利时政府。欲行使此项权利的国家,应通过比利时政府将其意图通知其他国家。根据第一款作出保留的任何缔约国,可在任何时
首字母缩写:sz
【拼音】shízhèng
【包含时政的诗词】
《至日登乐游园》
阴律随寒改,阳和应节生。 祥云观魏阙,瑞气映秦城。 验炭论时政,书云受岁盈。 晷移长日至,雾敛远霄清。 景暖仙梅动,风柔御柳倾。 那堪封得意,空对物华情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