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读音:shuāng shòu
繁体字:雙綬 意思:(双绶,双绶) 两条绶带。 ▶唐代五品以上官员朝服所佩。 ▶唐·皇甫曾《国子柳博士兼领太常博士辄申贺赠》诗:“朝衣辨色处,双绶更宜看。” ▶唐·李贺《感讽》诗:“我待纡双绶,遗我星星髮。” ▶唐·刘禹锡《奉和淮南李相公早秋即事寄成都武相公》:“步嫌双绶重,梦入九城偏。”参阅《旧唐书•舆服志》、《新唐书•车服志》。 解释:1.两条绶带。唐代五品以上官员朝服所佩。
造句:双绶,高官所佩饰也。2:我待纡双绶,遗我星星发:纡,结也。《感讽》诗:“我待纡双绶,遗我星星发。清余省桃花双绶图轴
首字母缩写:ss
【拼音】shuāngshòu
【包含双绶的诗词】
《感讽五首 其二》
奇俊无少年,日车何躃躃。 我待纡双绶,遗我星星发。 都门贾生墓,青蝇久断绝。 寒食摇扬天,愤景长肃杀。 皇汉十二帝,唯帝称睿哲。 一夕信竖儿,文明永沦歇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