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读音:sī lóng
繁体字:絲籠 意思:(丝笼,丝笼)
1.古代上元节特制的一种食品。 ▶宋·庞元英《文昌杂录》卷三:“唐岁时节物:元日,有屠苏酒、五辛盘、咬牙饧;人日,则有煎饼;上元,则有丝笼。” 2.指鸟笼。 ▶《广西壮族文学•新的戏剧•刘三姐》:“﹝莫海仁﹞便计谋使刘三姐像‘鸟儿进丝笼一样有翼也难飞’,于是请媒婆说亲,要娶三姐为妾。”
造句:铁丝笼带着狗被送进调谐厅里。一般多用铁丝笼,以防咬破笼逃走。铁丝笼舍的网眼为2.4厘米×1.2厘米。提竹筒、丝笼于
首字母缩写:sl
【拼音】sīlóng
【包含丝笼的诗词】
《青玉案·少时贪看琼林绕》
少时贪看琼林绕。 任马上、寒威峭。 昨暮六花飞逗晓。 拥衾慵起,鬓丝笼帽,顿觉年来老。 朱阑翠竹枝枝倒。 把玉甃、棱层趁风扫。 楼上一樽须放早。 同云收尽,红轮初上,对面狼峰好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