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读音:sì lüě
繁体字:肆掠 意思: 1.鞭挞。 ▶《礼记•月令》:“﹝仲春之月﹞命有司省囹圄,去桎梏,毋肆掠,止狱讼。”按,《淮南子•时则训》作“毋笞掠”。 2.亦作“肆略”。大肆抢劫。 ▶《宋史•高宗纪三》:“虔州卫兵及乡兵相杀,纵火肆掠三日。” ▶明·李东阳《明故亚中大夫山西布政司左参政樊公墓碑铭》:“襄·邓饥,流民肆掠,且万数。” ▶《续资治通鉴 解释:1.鞭挞。
2.亦作"肆略"。大肆抢劫。 详细释义:1.陈尸示众和鞭棰。礼记?月令:『命有司省囹圄,去桎梏,毋肆掠,止狱讼。』郑玄?注:『肆,谓死刑暴尸也。周礼曰:「肆之三日。」掠,谓捶治人。』 2.肆行抢劫掠夺。新唐书?卷一六五?郑余庆传:『再拜去,然阴纵其下肆掠,以撼人心。』
造句:,在城内大肆掠夺,无恶不作。在中国大肆掠夺的国宝和财富。神策军溃散,遂入京师肆掠。憨、柴进城,大肆掠夺民财达800
首字母缩写:sl
【拼音】sìlüě
【包含肆掠的诗词】
《太湖避兵》
将近枫桥路,唯闻人语喧。 北来兵肆掠,东去艇皆奔。 震泽烟波迥,高秋风雨繁。 此时期免患,艰苦复何论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