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读音:tà fú
繁体字:踏伏 意思:亦作“蹋伏”。 1.搜索敌人的伏兵。 ▶《南齐书•曹虎传》:“虎令辅国将军朱公恩领骑百匹及前行踏伏,值贼游军,因合战破之。” ▶唐·段成式《酉阳杂俎•喜兆》:“淮西用兵时,刘沔为小将,军头颇易之,每捉生踏伏,沔必在数,前后重创,将死数四。” 2.倚伏。 ▶《西游记》第十回:“君臣两个对弈此棋,正下到午时三刻,一盘残局未 解释:1.亦作"蹋伏"。亦作"躣伏"。
2.搜索敌人的伏兵。
3.倚伏。
造句:?其特点是脚踏伏兽或鬼魅。受佛教影响,镇守墓门的一对武士俑在盛唐时演变为天王俑,其特点是脚踏伏兽或鬼魅。头戴五佛宝冠,身佩各种珠宝,着各色天衣,下身重裙,以示庄严;坐菩萨座于莲花月轮上,右足呈?踏伏
首字母缩写:tf
【拼音】tàfú
【包含踏伏的诗词】
《潘海痴》
潘海痴,发离披,行年五十而无雌。 踏伏烧营贼皱眉,口不要赏索餔醨。 三千广兵帅者谁? 错金刀头市上嬉。 射雉城南夜黑归,大呼城门将吏欺,岁给巨万奚以为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