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读音:táo zào
繁体字:陶竈 意思: 1.古代烧制陶器的土窑。 ▶汉·王充《论衡•无形》:“五行之物,可变改者,唯土也。埏以为马,变以为人,是谓未入陶灶更火者也。” ▶《宋书•徐羡之传》:“羡之回还西州,乘内人问讯车出郭,步走至新林,入陶灶中自刭死,时年六十三。” ▶《礼记•月令》“﹝季夏之月﹞其祀中霤”唐·孔颖达疏:“古者窟居,随地而造。若平地则不凿,但累土为之,谓之为复。若高地则凿为 解释:1.古代烧制陶器的土窑。
2.用黏土垒成的土灶。
造句:出土有陶灶、陶扁壶等文物。陶灶,东汉,长31.8cm,宽21cm,高12cm。陶丘于高山上一重作之,如陶灶也。出土有陶甄、陶
首字母缩写:tz
【拼音】táozào
【包含陶灶的诗词】
《怀寄周元翁十首》
周郎假沔官,我偶来沔居。 得闲定相过,谈笑沈痾袪。 俄闻戍楼角,晓引吹咿呜。 自君居湓城,怳怳一梦余。 复求若辈人,陶灶搜璠璵。 诚为天下士,岂特江汉无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