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读音:táo hù
繁体字:逃戶 意思:(逃户,逃户) 古代为逃避赋役,流亡外地而无户籍的人。 ▶《魏书•食货志》:“先是,禁网疏阔,民多逃隐。 ▶天兴中,诏採诸漏户,令输纶绵。自后诸逃户占为细茧罗谷者甚众。” ▶《新唐书•食货志一》:“监察御史宇文融献策:括籍外羡田、逃户,自占者给复五年。” ▶《宋史•食货志二》:“逃户别立籍,令本府招诱归业。” ▶清·邵廷采《田赋略 解释:1.古代为逃避赋役,流亡外地而无户籍的人。
造句:自后逃户占为细茧罗谷者非一。评武周时期的逃户措施及其意义四月,准许逃户流民就地著籍耕垦。,收纳逃户(既客户),留居
首字母缩写:th
【拼音】táohù
【包含逃户的诗词】
《逃户》
租帖名犹在,何人纳税钱。 烧侵无主墓,地占没官田。 边国干戈满,蛮州瘴疠偏。 不知携老稚,何处就丰年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