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读音:tíng hòu
繁体字:亭候 意思:亦作“亭堠”。 古代边境上用以瞭望和监视敌情的岗亭、土堡。 ▶《后汉书•南匈奴传》:“﹝朝廷﹞增缘边兵郡数千人,大筑亭候,修烽火。” ▶唐·张说《王氏神道碑》:“亭候恃其长城,庙堂赖其神将。” ▶宋·司马光《塞上》诗之二:“旌旗遥背水,亭堠远依山。” ▶清·曹寅《驯鹭亭放舟》诗:“隔岸无亭堠,依人只鹭鸶。” ------------ 解释:古用作探视fdd8M的岗亭于亭候监视敌方动静。
造句:暂无
首字母缩写:th
【拼音】tínghòu
【亭候开头的诗词】
《缑氏县作》
亭候彻郊畿,人家岭◇西。 青山临古县,绿竹绕寒溪。 道上行收穗,桑间晚溉畦。 东◇有深趣,便拟卜幽栖。
【包含亭候的诗词】
《渔家傲·秾李素华曾缟昼》
秾李素华曾缟昼。 当年独冠君芳秀。 今日再来眉暗斗。 谁人后。 追思恰似章台柳。
先自病来迟唧溜。 肌肤瘦减宽襟袖。 已是无聊仍断酒。 徘徊久。 者番枉走长亭候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