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词典大全

偷声

读音:tōu shēng

繁体字:偷聲

意思:(偷声,偷声)

 1.唐·宋词曲术语。
  ▶唐代绝句多配乐歌唱。歌唱常用和声、散声、偷声等方法以调节曲调的抑扬缓急。偷声,即在一句中偷去一字。如唐·张志和《渔歌子》词第三句“青篛笠,绿蓑衣”,刘禹锡《潇湘神词》第一句“斑竹枝,斑竹枝”,都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,分为三字二句。因而偷声、减字常连用。
  ▶宋·杨无咎《雨中花令》词:“换羽移宫,偷声减字,不顾人肠断。”

解释:1.唐宋词曲术语。唐代绝句多配乐歌唱。歌唱常用和声﹑散声﹑偷声等方法以调节曲调的抑扬缓急。偷声,即在一句中偷去一字。如唐张志和《渔歌子》词第三句"青箬笠,绿蓑衣",刘禹锡《潇湘神词》第一句"斑竹枝,斑竹枝",都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,分为三字二句。因而偷声﹑减字常连用。宋杨无咎《雨中花令》词"换羽移宫﹐偷声减字﹐不顾人肠断。"清金农《五月二日吴孝廉瀚上舍濂招饮……醉成此诗》"君家兄弟工谱曲﹐减字偷声皆乐録。"又古人依谱填词,虽有一定格式,但在声腔上仍可自由伸缩。如《木兰花》上下阕原是各押三个仄韵,后来填词者不

详细释义:1.唐代绝句配乐歌唱时,为调节声调所用的方法。即在一句内偷去一字,如唐?张志和?渔歌子『青?笠,绿蓑衣』,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,分为三字二句。
2.古人依谱填词,有一定格式,但在声腔上作者有时仍可自由伸缩更换,因其声韵的变 换就像别处偷来一样,故称为『偷声』。如木兰花上下阙原来各押三个仄韵,后来的 填词者不但把上下阙的第三句各减去三字,并且将三?四两句的仄韵改为平韵,因此 这个新调的木兰花称为『偷声木兰花』。

造句:这里已透露出减字偷声的信息。偷声换字,令听者魂消意尽。故减字必然偷声,偷声必然减字。换羽移宫,

首字母缩写:ts

【拼音】tōushēng

【包含偷声的诗词】
《菩萨蛮·虚堂向壁青灯灭》
虚堂向壁青灯灭。
觉来惊见横窗月。
起看月平西。
城头乌夜啼。
兰衾羞更入。
欹枕偷声泣。
肠断数残更。
望明天未明。
上一篇
偷工
下一篇
偷乖
推荐购买
名句 | 成语大全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