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读音:tuì dùn
繁体字:退遁 意思:亦作“退遯”。 败退逃跑。 ▶宋·叶适《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坞状》:“脱若虏人畏而不前,置而不问。尽力攻击和、滁、真、六合等城,或有退遯,我以堡坞全力助其逐袭。” ▶明·张居正《答蓟镇巡抚书》:“计此时当已退遁,即无斩获,马帅之功,仍当优录。” ▶清·陆筠《海角续编》:“江苏巡抚杨文定退遁江阴。” 解释:1.亦作"退遁"。
2.败退逃跑。
造句:退遁时,他又设奇制伏,全部追歼之。遂合谋退遁”(《清太宗实录》卷五七)。从海上伐之,元军屡胜,但所损亦多,占城王退遁山林,未能平复。’又上曰:‘敌已
首字母缩写:td
【拼音】tuìdùn
【包含退遁的诗词】
《送张舍人从军》
大笑出门去,谁能笔砚囚。 十年浑不调,万里欲先侯。 衰尔吾将老,飞扬子未休。 他年身退遁,肯伴赤松游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