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读音:xià lǐ
繁体字:下俚 意思: 1.同“下里”。 ▶唐·元稹《旱灾自咎贻七县宰》诗:“生小下俚住,不曾州县门。” ▶五代·罗隐《谗书•市傩》:“傩之为名,着于时令矣。自宫禁至于下俚,皆得以逐灾邪而驱疫疠。” 2.卑下鄙俗。亦指人或文辞之鄙陋者。 ▶宋·岳珂《桯史•尊尧集表》:“是知当时公议,虽小夫下俚,犹不惬,不特了翁也。” ▶元·辛文房《唐才子传 解释:1.同"下里"。
2.卑下鄙俗。亦指人或文辞之鄙陋者。
造句:在孤穷既失身于下俚,仗威力乃求援于它们。自衣冠士子,至闾阎下俚,悉传讽之,号为元和体”。下俚但见肠虚渗泄,微似有血便,即用之,更不知止。《旱灾自咎贻七县宰》诗:“生小
首字母缩写:xl
【拼音】xiàlǐ
【包含下俚的诗词】
《吏隐宜春郡诗十首》
吏隐宜春郡,放怀诗酒间。 未能慙下俚,几欲郊中山。 杜甫籓篱窄,刘伶幕帟悭。 高吟与沈醉,荣辱讵相关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