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读音:xián láng
繁体字:賢郎 意思:(贤郎,贤郎) 对他人儿子的美称。 ▶《太平广记》卷一一八引唐·李亢《独异志•严泰》:“其夕,有乌衣五十人,扣泰门,谓其父母曰:‘贤郎附钱五千,可领之。’”元·黄溍《次韵题庐陵解君行卷》:“贤郎亦复事舒阔,吐辞歷落正不葩。” ▶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六回:“见他那上司平日如此如此,更兼他那位贤郎又是如此如此,任他那上司百般的牢笼,这事他绝不吐口应许。” 解释:1.对他人儿子的美称。 详细释义:对他人儿子的敬称。称谓录?卷六:『贤郎声口不凡,他年怎不作宰相?』西游记?第四十二回:『别的还好惹,孙行者是那样人哩,我贤郎,你不曾会他?』
造句:或戏之曰:“贤郎不宜作此职。尽处是孙山,贤郎更在孙山外。闵氏有贤郎,何曾怨晚娘?日集月累勤补拙,勤读照样出贤郎。
首字母缩写:xl
【拼音】xiánláng
【包含贤郎的诗词】
《鹧鸪天·腊月今朝恰一旬》
腊月今朝恰一旬。 梅花开遍陇头春。 篆烟起处人称寿,从昔家和福自生。 新喜事,得佳姻。 贤郎顺妇正充庭。 从今更祝千千岁,要与邦人作典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