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读音:xiáng shú
繁体字:庠塾 意思:《礼记•学记》:“古之教者,家有塾,党有庠。”后因以“庠塾”泛称地方学校。 ▶《南齐书•武帝纪》:“命彼有司,崇建庠塾。” ▶唐·柳宗元《柳常侍行状》:“既富而教,庠塾列焉。” ▶明·唐顺之《封知县张公墓志铭》:“以贫故,资生事为急也,故不得久从事于庠塾絃诵之业。” 解释:1.《礼记.学记》"古之教者,家有塾,党有庠。"后因以"庠塾"泛称地方学校。
造句:暂无
首字母缩写:xs
【拼音】xiángshú
【庠塾开头的诗词】
《挽陈汉英》
庠塾崇师道,乡闾重典刑。 麟经开晚学,鹗表动天庭。 头未终朝黑,补能几日青。 文章难得力,愁绝岘山茔。
【包含庠塾的诗词】
《挽陈汉英》
庠塾崇师道,乡闾重典刑。 麟经开晚学,鹗表动天庭。 头未终朝黑,补能几日青。 文章难得力,愁绝岘山茔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