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读音:xuē cǎo
繁体字:削草 意思: 1.古时大臣上书封事草定奏稿,成辄销毁,以示慎密。 ▶《汉书•孔光传》:“时有所言,辄削草蒿,以为章主之过,以奸忠直,大臣大罪也。” ▶《东观汉记•陈宠传》:“性纯淑,周密慎重,时有表荐,辄自手书削草,人莫得知。” ▶《晋书•陈元达载记》:“在位忠謇,屡进谠言,退而削草,虽子弟莫得而知也。” ▶《梁书•刘琎传》:“文惠太子召琎入侍东宫,每 解释:1.古时大臣上书封事草定奏稿,成辄销毁,以示慎密。
2.除草。 详细释义:1.除草。如:『削草除根』。明?徐元?八义记?第三十五出:『拿住孤儿只一刀,这回削草不留毛。』 2.为求谨慎严密而将底稿销毁。晋书?卷一○二?刘聪载记:『在位忠謇,屡进谠言,退而削草,虽子弟莫得而知也。』南史?卷五十?刘?传:『Q入侍东宫,每上事辄 削草。』
造句:”参见“削草”。宏所上便宜及言得失,辄手自书写,毁削草本。明发西风削草,且约博徒会猎⑾,小趁一秋晴⑿。在位忠謇,屡进谠言,退而
首字母缩写:xc
【拼音】xuēcǎo
【包含削草的诗词】
《和戴石屏见寄韵二首》
海邦太守常时有,海上诗翁间世奇。 自赋归来石屏去,不烦绳削草堂知。 高情岂为时情改,浩气难随血气移。 句老律精何酷似,昔题蜀相孔明祠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