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读音:yán shì
繁体字:言誓 意思: 1.盟誓。 ▶《左传•成公十三年》:“言誓未就,景公即世。” ▶南朝·陈徐陵《为贞阳侯与北齐荀昂兄弟书》:“孤谬蒙殊奖,还嗣本朝,敕谕分明,言誓殊重。” ▶《后汉书•吕布传》:“临别把臂言誓。” ▶唐·杨衡《夷陵郡内叙别》诗:“皎月託言誓,沧波信浮沈。” 2.哲言。指古圣贤教诲。誓,通“哲”。 ▶三国·魏 解释:1.盟誓。
2.哲言。指古圣贤教诲。誓﹐通"哲" 详细释义:言教。指圣贤经传中的言语。魏?阮籍?咏怀诗八十二首之五十八:『岂与蓬户士,弹琴诵言誓?』
造句:女与道平言誓甚重,不肯改事。岂与乡曲士,携手共言誓!劝君莫设虚言誓,湛湛青天在上头。岂与蓬户士,弹琴诵言誓。
首字母缩写:ys
【拼音】yánshì
【包含言誓的诗词】
《咏怀》
危冠切浮云,长剑出天外。 细故何足虑,高度跨一世。 非子为我御,逍遥游荒裔。 顾谢西王母,吾将从此逝。 岂与蓬户士,弹琴诵言誓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