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读音:yàn nú
繁体字:雁奴 意思:亦作“鴈奴”。 1.雁群夜宿沙渚时,在周围专司警戒,遇敌即鸣的雁。 ▶宋·陆游《古意》诗之二:“宁为雁奴死,不作鹤媒生。” ▶钱仲联校注:“曾慥《类说》卷五四引《玉堂闲话》:‘鴈宿于江湖沙渚中,动计千百。尤者居中,令鴈奴围而警採捕者。’”清·金农《秋雨》诗:“昼分木客吟,夜同鴈奴警。” ▶陈毅《感事》诗:“为群荣雁奴,作伥耻鹤媒。” 解释:1.亦作"鴈奴"。
2.雁群夜宿沙渚时﹐在周围专司警戒﹐遇敌即鸣的雁。
3.泛指雁。 详细释义:雁群夜宿沙渚,围在大雁外围,以防备敌人或狐袭击的孤雁,称为『雁奴』。金?元好问?惠崇芦雁诗三首之二:『雁奴辛苦候寒更,梦破黄芦雪打声。』
造句:山远水遥送画,雁奴鸿妇排书。雁奴,雁之最小者,性尤机警。大者居其中,令雁奴围而警察。宿雁之周围,有专司警戒的雁奴。
首字母缩写:yn
【拼音】yànnú
【包含雁奴的诗词】
《臞庵》
竹裹蓬茅掩棘扉,主人诗瘦带宽园。 种成苜蓿先生饭,制就芙蓉隐者衣。 柳絮春江鱼婢至,荻花秋渚雁奴归。 小溪短艇能容我,先向溪隈筑约矶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