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读音: 繁体字:諍臣 意思:(诤臣,诤臣) 解释:1.谏诤之臣。引申指能指正先辈缺失的后辈。 详细释义:能直言规劝国君缺失的臣子。汉?班固?白虎通?卷四?谏诤:『孝经曰:「天子有诤臣七人,虽无道不失其天下。」』亦作『争臣』。 造句:世无诤臣久矣,张?真中丞也。晏子还是一位直言敢谏的诤臣。”黄云:“诤臣须是合谋猷。诸侯有诤臣三人,虽无道不失其国。 首字母缩写:zc 【用诤臣造句】
1、下无诤臣便上无明主。 【包含诤臣的诗词】
《赠敬晊助教二首》
到来常听说清虚,手把玄元七字书。 仙籍不知名姓有,道情惟见往来疏。 已能绝粒无饥色,早晚休官买隐居。 便欲去随为弟子,片云孤鹤可相于。 街西静观求居处,不到权门到寺频。 禁掖人知连状荐,国庠官满一家贫。 清仪称是蓬瀛客,直气堪为谏诤臣。 自顾无成年渐长,报恩惟愿杀微身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