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读音:zhòng zǐ
繁体字:仲子 意思: 1.对兄弟中排行为第二者的尊称。 ▶《诗•郑风•将仲子》:“将仲子兮,无踰我里。” ▶高亨注:“仲,兄弟行列在第二的称仲。” 2.犹次子。 ▶宋·王安石《示平甫弟》诗:“万樯如山屹不动,嗟我仲子行亦止。” ▶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•年伯》:“嘉靖辛丑榜王大司马思质,督蓟·辽……后王仲子麟洲,分藩江·右,与鄢绝不往还。”< 解释:1.对兄弟中排行为第二者的尊称。
2.犹次子。 详细释义:次子,以排行第二,故称为『仲子』。明史?卷一六三?刘铉传:『仲子瀚以进士使南方。濒行,阅其衣箧。比还,箧如故,乃喜曰:「无玷吾门矣。」』
造句:若仲子者,蚓而后充其操者也。聂政随即答应了严仲子的请求。因家庭排行第二,又称王仲子。亲供养备,义不敢当仲子之赐。
首字母缩写:zz
【拼音】zhòngzǐ
【仲子开头的诗词】
《忆临川旧游》
仲子幽居杳蔼间,回环十亩尽林峦。 游鱼倒泝清泉急,乳雉惊飞夕烧干。 系马短亭乘草茁,携壶芳榭值梅酸。 浮生莫道今如昨,曷月朋簪急此欢。
【包含仲子的诗词】
《元兵俘至合沙,诗寄仲子》
斗垒孤危势不支,书生守志定难移。 自经沟渎非吾事,臣死封疆是此时。 须信累囚堪衅鼓,未闻烈士竖降旗。 一门百指沦胥尽,唯有丹衷天地知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