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引用解释 1. 三国 魏 嵇康 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此由禽鹿少见驯育,则服从教制,长而见覊,则狂顾顿缨,赴蹈汤火,虽饰以金鑣,饗以嘉肴,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。”本谓高大的树林、丰茂的野草,为禽兽栖止之佳处。后用以指隐逸者所居。 唐 王维 《与魏居士书》:“长林丰草,岂与官署门阑有异乎?” 2.指隐逸。《金史·隐逸传·赵质》:“臣僻性野逸,志在长林丰草;金鑣玉络,非所愿也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八回:“所以在风尘劳攘的时候,每怀长林丰草之思。” 读音:cháng lín fēng cǎo 反义词:童山濯濯 首字母缩写:clfc 【用长林丰草造句】
1、他不求闻达,只想遁迹于长林丰草之间。 【包含长林丰草的诗词】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