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引用解释 药名。石中的黄液,道家传说吃了可以长生。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石二·石中黄子》﹝集解﹞引 葛洪 《抱朴子》云:“石中黄子所在有之, 沁水山 尤多,在大石中。其石常润溼不燥,打其石有数十重,见之,赤黄溶溶,如鸡子之在壳中也,即当未坚时饮之,不尔,便渐坚凝如石,不中服也。破一石中,多者有一升,少者数合,可顿服之。”亦省作“ 石中黄 ”。 明 谢肇淛 《五杂俎·物部三》:“ 泰山 有 太乙 餘粮,视之石也……又有石中黄,即餘粮之未凝者,水溶若生鸡子焉。” 读音:shí zhōng huáng zǐ 首字母缩写:szhz 【包含石中黄子的诗词】
《剡纸歌》
云门路上山阴雪,中有玉人持玉节。 宛委山里禹馀粮,石中黄子黄金屑。 剡溪剡纸生剡藤,喷水捣后为蕉叶。 欲写金人金口经,寄与山阴山里僧。 手把山中紫罗笔,思量点画龙蛇出。 政是垂头蹋翼时,不免向君求此物。 第二百六十六卷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