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引用解释 城墙上御敌的城楼。也叫谯楼。 宋 曾巩 《瀛州兴造记》:“迺筑新城,方十五里,高广坚壮,率加於旧,其上为敌楼、战屋。” 金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一:“西有 黄河 东 华岳 ,乳口敌楼没与高,仿佛来到云霄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罗刹海市》:“少时,抵城下,视墙上砖,皆长与人等。敌楼高接云汉。” 何垠 注:“敌楼,城上守御之楼,即《唐书·马燧传》所谓譙櫓,俗云譙楼也。” 读音:dí lóu 首字母缩写:dl 【用敌楼造句】
1、 它气势雄伟,敌楼密集,视野开阔,建筑艺术精湛. 【包含敌楼的诗词】
《广陵行》
客言渡江来,昨出广陵城。 广陵城西行十里,犹听城中人哭声。 去年北兵始南下,黄河以南无斗者。 泗上诸侯卷旆旌,满洲将军跨大马。 马头滚滚向扬州,史相堂堂坐敌楼。 外援四绝誓死守,十日城破非人谋。 扬州白日闻鬼啸,前年半死翻山鹞。 此番流血又成川,杀戮不分老与少。 城中流血迸城外,十家不得一家在。 到此萧条人转稀,家家骨肉都狼狈。 乱骨纷纷弃草根,黄云白日昼俱昏。 仿佛精灵来此日,椒浆恸哭更招魂。 魂魄茫茫复何有,尚有生人来酹酒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