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引用解释 亦作“ 敦庬 ”。 1.丰厚,富足。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是以神降之福,时无灾害,民生敦厖,和同以听。” 杜预 注:“敦,厚也;厖,大也。” 孔颖达 疏:“言人之生计,若财物足,皆丰厚而多大。”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夫民之大事在农……敦庬纯固,於是乎成。” 宋 黄庭坚 《送彦孚主簿》诗:“君但隐几笑,诸老嘆敦厖。” 2.敦厚。 汉 王充 《论衡·自纪》:“没华虚之文,存敦厖之朴。”《后汉书·孔融传》:“古者敦庬,善否不别,吏端刑清,政无过失。” 宋 孙光宪 《北梦琐言》卷一:“以硕大敦厖之德,生於文明之运,矢厥謨猷,出入隆显。” 读音:dūn máng 首字母缩写:dm 【包含敦厖的诗词】
《泛江玩月十二韵》
楚塞分形势,羊公压大邦。 因依多士子,参画尽敦厖。 岳璧闲相对,荀龙自有双。 共将船载酒,同泛月临江。 远树悬金镜,深潭倒玉幢。 委波添净练,洞照灭凝釭。 阗咽沙头市,玲珑竹岸窗。 巴童唱巫峡,海客话神泷。 已困连飞盏,犹催未倒缸。 饮荒情烂熳,风棹乐峥摐。 胜事他年忆,愁心此夜降。 知君皆逸韵,须为应莛撞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