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引用解释 佛教语。谓坚持我执,丛生贪嗔,而为解脱之阻碍者。二障之一。与所知障相对。 隋 智顗 《六妙法门》:“烦恼障,即三毒、十使等诸烦恼也。” 宋 方岳 《田头》诗:“勘破世间烦恼障,醉而已矣不吟诗。” 章炳麟 《建立宗教论》:“以为我身而外必有一物以牵逼我者,于是崇拜以祈获福,此其宗教则烦恼障实驱使之。” 读音:fán nǎo zhàng 首字母缩写:fnz 【包含烦恼障的诗词】
《满江红·整顿乾坤》
整顿乾坤,恨无袖、回旋不足。 须付与、腰金叠赤,面槐参绿。 功业岂无人可了,英豪自有心相伏。 自孤窗、寒烛听经纶,常三复。 举大白,倾醽醁。 为公起,歌此曲。 曲中意惟有,斯贤堪属。 萱草喜除烦恼障,莲花妙享清凉福。 愿年年、团扇弄生绡,长如玉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