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解释 ◎ 反求诸己 fǎnqiúzhūjǐ [seek the cause in oneself instead of sb. else] 求:寻求。诸:“之于”的合音。反省自己的过失,加以改正,而不责怪别人 发而不中,则怨胜己者,反求诸己而已矣。——《礼记》 引用解释 犹反躬自问。谓从自己方面找原因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射者正己而后发,发而不中,不怨胜己者,反求诸己而已矣。” 宋 程颐 《周易程氏传》卷三:“君子之遇艰阻,必反求诸己,而益自修。” 明 王守仁 《传习录》卷上:“ 子夏 篤信圣人, 曾子 反求诸己。” 读音:fǎn qiú zhū jǐ 近义词:反躬自问 严于律己 闭门思过 反躬自省 反义词:怨天尤人 首字母缩写:fqzj 【用反求诸己造句】
1、 不怨天,不尤人,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。 【包含反求诸己的诗词】
《李养源自号蒙泉求诗于东包某作此以赠之》
水象童蒙,以出伊始。 泉乃白水,出自艮止。 天一初生,纯一清明。 厥初始达,犹元而亨。 当其蒙稚,涓涓犹细。 及其渐进,混混未上。 如玉与珠,不曰白乎。 如冰与雪,湛不可污。 反求诸己,心正如是。 有生之初,纯白纯懿。 养之於蒙,作圣之功。 大人不失,与赤子同。 圣如夫子,皜彻表里。 溥博渊泉,浩浩渊渊。 皓如银河,月流星连。 仰观先圣,本同一性。 自始失养,遂终失正。 气或杂之,内欲蔽伊。 官或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