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引用解释 1.鼓槌与鼓。比喻相应迅速。 宋 罗泌 《路史·后纪三·炎帝》:“教化兴行,应如桴鼓。” 明 张居正 《葬地论》:“世言葬地能作人祸福,谓葬得吉壤,家必兴隆,得恶地,家必衰替,若影响桴鼓之符应者,悉妄也。” 清 王韬 《上当路论时务书》:“人心之机器,速於影响;一国之鑪锤,捷於桴鼓。是在为上者善用之耳。”参见“ 桴鼓相应 ”。 2.指战鼓。《史记·田叔列传》:“ 田仁 对曰:‘提桴鼓立军门,使士大夫乐死战鬭, 仁 不及 任安 。’” 唐 刘禹锡 《和乐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见怀长句》:“从容自使边尘静,谈笑不闻桴鼓声。” 明 徐复祚 《投梭记·闺叙》:“把笳声桴鼓相呼唤,令羣丑抱头窜。” 3.指警鼓。用于报警告急。 汉 荀悦 《汉纪·宣帝纪三》:“由此桴鼓希鸣,世无偷盗。” 唐 崔日用 《饯唐永昌》诗:“ 洛阳 桴鼓今不鸣,朝野咸推重太平。” 康有为 《公民自治篇》:“故即有循吏,至于桴鼓不鸣,庞吠无警,餘粮栖亩,讼狱少囚,则以为治效之至矣。” 4.乐鼓的一种。《文献通考·乐考九》:“桴鼓, 唐 燕乐有之,今太常鐃吹前部用之。” 读音:fú gǔ 首字母缩写:fg 【用桴鼓造句】
1、 施工号令一下,施工人员如桴鼓相应,各自投入了紧张的战斗。 【桴鼓开头的诗词】
【包含桴鼓的诗词】
《赠督师曹将军》
泰阶煌煌色已齐,祥飙为扫蚩尤旗。 幅员浩荡春台熙,不遗桴鼓惊锄犁。 羽林宿卫环三陲,居安节虑忘战危。 整暇自许忘其机,司马八法律以规。 蒐苗狝狩凛弗违,碧油有幢俨军师。 手持虎节谈鱼丽,闽关不以山与溪。 歌舞七德宣皇威,有来视师省檄飞。 将军名已草木知,干戈俎豆睢阳时。 已分勾当江南归,流芳奕叶今孙枝,此行且赋从军诗,时清未用歌采薇,天子有道守四夷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