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引用解释 公认的是非。 唐 刘禹锡 《天论上》:“人能胜乎天者,法也。法大行,则是为公是,非为公非,天下之人蹈道必赏,违之必罚。” 唐 李翱 《答皇甫湜书》:“故欲笔削国史,成不刊之书,用 仲尼 褒贬之心,取天下公是公非为本。” 清 赵翼 《戏为迭字体》诗:“公是公非订弟兄,徐行疾行携子姪。” 伍修权 《关于控诉美国侵略中国案的发言稿》:“全世界的公是公非是不容颠倒的。” 读音:gōng shì gōng fēi 首字母缩写:gsgf 【包含公是公非的诗词】
《木兰花慢 和史显甫左丞韵,略颂平日所长,》
苦原作恐,从景元本改)无佳思,祈相望一笑羡紫芝眉宇,正台阁,济时人。 况公是公非,知常知变,乐道安贫。 案前簿书旁午,抱丹诚、一点伴青春。 偶遇科条隐密,不辞辨雪殷勤。 德星今日是乡邻。 癃老阻*轮。 喜陆地神仙,山中宰相,词语清新。 河滨。 预沽佳酿,待幽花、相对乐情真。 幸有清风皓月,何须翠袖红巾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