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引用解释 1. 唐 代参军戏和 宋 杂剧中都有以滑稽调笑为内容的表演形式,某些戏剧史著作称为滑稽戏。 游国恩 王起 等《中国文学史》第八章三:“ 宋 代滑稽戏直接由 唐 代参军戏发展而来,狭义的 宋 杂剧即指此。其内容主要以滑稽讽刺为主,到 南宋 时才杂以歌舞等成分。” 2.主要以滑稽手段来表现人物的地方剧种。流行于 上海 和 江苏 、 浙江 部分地区。抗 日 战争时期由 江 南的滑稽曲艺“独角戏”发展而成。特点是运用主要流行于 江 浙 地区的各种戏曲曲调和各地方言,以高度夸张的手法使观众发笑。擅长表现现代生活。 3.犹闹剧。亦以喻荒谬可笑的事物。 瞿秋白 《乱弹·财神还是反财神》:“虽然还没有动刀动枪,这出滑稽戏也就够好看的了。”《袁世凯演义》第四三回:“ 陕西 独立是反 袁 战争中的一幕滑稽戏。” 读音:huá jī xì 首字母缩写:hjx 【包含滑稽戏的诗词】
《黄彦与从无逸求妻埋铭以研谢之无逸邀予作歌》
君不见昌黎翁,南迁益觉文章工。 滑稽戏作毛颍传,陶泓之族称宏农。 又不见东坡翁,生涯寄食破研中。 诋诃龙尾尊凤咮,更夸丹石蒸赤红。 古来文士躭翰墨,十有八九坐此穷。 怪君落笔妙言语,四壁才堪蔽风雨。 几年结柳送奴星,文穷跳梁推不去。 研能穷人君不鄙,尔来谀基得龙尾。 缇巾十袭不妄观,碑字三缣何足拟。 玉堂视草乃称之,只恐玄文似扬子。 君亏此研文似罗,奈君鹿裘带索何。 我虽忍穷亦好事,尚能搜句为君歌。 呜呼鲁公乞米家食粥,不费银钩写珠玉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