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引用解释 古代一种耕种方法。烧去杂草,灌水种稻。《史记·平準书》:“ 江 南火耕水耨,令飢民得流就食 江 淮 閒。”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:“烧草,下水种稻。草与稻并生,高七八寸,因悉芟去,復下水灌之,草死,独稻长,所谓火耕水耨也。”《晋书·食货志》:“ 预 又言:诸欲修水田者,皆以火耕水耨为便。” 南朝 陈 徐陵 《欧阳頠德政碑》:“公乃务是民天,敦其分地,火耕水耨,弥亘原野。”《通典·食货二》:“ 江西 良田旷废未久,火耕水耨,为功差易。” 读音:huǒ gēng shuǐ nòu 近义词:刀耕火种 火耕水种 首字母缩写:hgsn 【用火耕水耨造句】
1、在二十世纪的今天,这里竟还是火耕水耨,穴居野处,实在令人难以相信。 【包含火耕水耨的诗词】
《襄阳乐》
谁言襄阳苦,歌者乐襄阳。 太守刘公子,千年未可忘。 刘公一去岁时改,惟有州南汉水长。 汉水南流岘山碧,种稻耕田泥没尺。 里人种麦满高原,长使越人耕大泽。 泽中多水原上乾,越人为种楚人食。 火耕水耨古常然,汉水鱼多去满船。 长有行人知此乐,来买槎头缩项鳊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