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引用解释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巧艺》:“ 顾长康 画 裴叔则 ,頬上益三毛。人问其故? 顾 曰:‘ 裴楷 儁朗有识具,正此是其识具。看画者寻之,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,殊胜未安时。’”后遂用作典故。以“颊上三毛”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。 清 李渔 《意中缘·卷帘》:“待画箇岭上孤松,当做颊上三毛。” 清 毛际可 《<今世说>序》:“盖笔墨灵雋,得其神似,所谓颊上三毛者也。” 读音:jiá shàng sān máo 近义词:颊上三毫 首字母缩写:jssm 【包含颊上三毛的诗词】
《赠李道士》
世人只数曹将军,谁知虎头非痴人。 腰间大羽何足道,颊上三毛自有神。 平生狎侮诸公子,戏著幼舆岩石里。 故教世世作黄冠,布袜青鞋弄云水。 千年鼻祖守关门,一念还为李耳孙。 香火旧缘何日尽,丹青余习至今存。 五十之年初过二,衰颜记我今如此。 他时要指集贤人,知是香山老居士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