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引用解释 1.传说中的奇兽。《山海经·南山经》:“﹝ 青丘之山 ﹞有兽焉,其状如狐而九尾,其音如婴儿,能食人,食者不蛊。” 郭璞 注:“即九尾狐。”古人认为是祥瑞的征兆。 汉 王褒 《四子讲德论》:“昔 文王 应九尾狐,而 东夷 归 周 。” 2.喻奸诈善媚惑的人。 宋 田况 《儒林公议》卷上:“ 陈彭年 被 章圣 ( 宋真宗 )深遇……时人目为九尾狐,言其非国祥而媚惑多歧也。” 读音:jiǔ wěi hú 首字母缩写:jwh 【用九尾狐造句】
1、汉代的神秘文献中,九尾狐不是吃人的野兽,而是吉祥的征兆。 【包含九尾狐的诗词】
《赠苏文瓘》
推明能隼骨专车,按地谈天河洛图。 汉魏晋唐皆贯澈,典坟今昔不荒芜。 君家庭户闻风旨,吾事分毫等博屠。 岂待曲终思雅颂,直缘背痒遇麻姑。 预求补益三年艾,深识妖邪九尾狐。 博物伟然窥子产,济时岂必愧夷吾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