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引用解释 1.依样描字刻石。《续资治通鉴·宋徽宗宣和元年》:“丙戌,御製御笔《神霄玉清万寿宫记》,令 京师 神霄宫 刻记於碑,以碑本赐天下,摹勒立石。” 2.亦作“ 摹泐 ”。描摹勾勒。 宋 叶梦得 《石林燕语》卷三:“ 貽永 , 祁公 之子。国初藏名书画,最多真蹟……而当时摹勒出待詔手,笔多凝滞。” 清 姚衡 《寒秀草堂笔记》卷三:“或谓 靖康 之变,二 王 书卷流落民间,后经蒐罗得之,遂以勒石。所得者,或係他手摹泐。” 3.模仿。 宋 李觏 《答黄著作书》:“今之学者,谁不为文,大抵摹勒 孟子 ,刼掠 昌黎 。若为文之道,止此而已,则但诵得古文十数篇,拆南补北,染旧作新,尽可为名士矣!” 读音:mó lè 首字母缩写:ml 【包含摹勒的诗词】
《题王顺伯秘书所藏兰亭修禊帖》
永和九年暮春日,兰亭修禊群贤集。 含毫欲下意已先,媚日暄风佐摇笔。 当时一笔三百字,但说斯文感今昔。 谁知已作尤物看,流传人间天上得。 天高地远閟不示,仅许一二翻摹勒。 忽然飞上白云俱,径入昭陵陪玉骨。 识真之士已绝少,真者一去嗟难觅。 纷纷如事眼空眩,只把残碑慕真迹。 萧郎袖去明真赝,定武传来差甲乙。 如丁如爪辨形似,不丰不露分肥瘠。 人亡无复见风流,漫费精神疲得失。 临川先生天下士,古貌古心成古癖。 搜奇日当老不厌,如渴欲饮饥欲食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