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解释 ◎ 模棱两可 móléng-liǎngkě [double-talk;ambiguous] 可作两种解释;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官僚主义的模棱两可和含糊其词的大杂烩 引用解释 形容对事情的双方不置可否,是非不分。《明史·余珊传》:“坚白异同,模棱两可,是盖大奸似忠,大诈似信。” 丁玲 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三五:“他觉得在 文采 的理论政策的渊博学问之下,就不敢坚持一个一定的主张,就不得不采取些模棱两可、含混的语句了。” 魏巍 《东方》第一部第七章:“新任的支部书记……怕得罪人,在支部发生争论时,常常是模棱两可,摇摆不定。”亦作“ 模棱两端 ”。《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·粤东纪事》:“ 祁宫保 模棱两端,怕事之极。” 读音:mó léng liǎng kě 近义词:含糊其词 闪烁其词 不置可否 模棱两端 反义词:旗帜鲜明 拖泥带水 优柔寡断 斩钉截铁 首字母缩写:mllk 【用模棱两可造句】
1、凡是模棱两可的问题都要向同学或老师问清楚。 |